欢迎光临标准物质网!

购物车

全国免费热线

4001-700-789

行业新闻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互联网加传感器 地震预测挽救更多生命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3日    浏览次数:562    关键字: 新闻 资讯

6月17日晚上,四川省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作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消息被报道的一瞬间,几乎全国的人民都开始为四川的同胞感到揪心。但是这一次和08年汶川大地震、10年玉树大地震、13年雅安大地震不一样,因为有关部门成功预警了地震,尽可能的降低了人员伤亡。

 
  作为自然灾害之一,大型地震一旦发生发生,伴随的往往就是亲人的生离死别,而更让人们感到无奈的是,如果想从预测层面来完成地震预报,以现在的技术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预报无法完成不意味着无法预警,这次长宁县的地震就成功做到了提前预警,而这背后离不开传感器和互联网的共同作用。
 
  预警非预报 和地震波赛跑
 
  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的根本区别在于,预报目的是在地震事件未发生的时候就对周边可能产生地震的范围做出预报警示,而预警则是在地震已经发生后,在严重灾害形成之前对可能波及到的地区做出警示。理论上来说,地震预警只能做到减少损伤,并不能完全避免伤亡的产生,所以说,越快的预警理论上能越大程度的减少伤亡的产生,速度既是关键。
 
  那么如何提升速度呢?地震预警的基础是地震波的观察,一般来说,地震波由横波和纵波两部分,两者传播速度不同,纵波传播快破坏小,是地震监测中重要的震源位置、震级大小的判断指标。事实上,破坏性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5千米,虽然看起来非常快,但比起电波近似光速的传播速度,显然是还有一定的预警空间的。具体来说,通过在各地安装预警传感器——可以是道路也可以是墙壁上,让它们像哨兵一样,时时刻刻的收集数据,一旦有震荡波出现,就可以及时观测到一整个地区不同位置的地面晃动情况,再借由互联网,将每个传感器接收的数据传输到中央计算器,从而间接推算出震源位置,当前的传播情况。随后只要再通过网络、电波等手段,将数据传输到广播、电视、网络等可以广而告之的媒介上,就可以完成地震的预警。换言之,这一切实则是一个预警网的建设,传感器越灵敏,铺设的越仔细,预警的速度也就会越快。
 
  缺点尚存,但是瑕不掩瑜
 
  地震预警网的铺设虽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中缺点也不能忽视。具体来说总共有两个:其一就是精度问题,预警系统的规律是越接近震中预警越快,反之则越慢,意义也就越低,为了保证预警价值,整个过程并非细致入微的计算观察,而是一个大致的考量,地震大小、震源等信息的判断不一定完全准确;其二就是巨大化地震监测网以及长期的数据收集计算产生的人力物力的巨大投入。当然,事实已经证明了其存在的价值,但是地震预测以及抗震研究仍是地震相关科研项目需要突破的几个重点。
 
  结语:总而言之,小编相信,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检测平台以及地震监测网的完善,未来地震预测的准确性还是非常可观的。天灾无情,人有情,抗灾时,我们众志成城,地震撼动不了感情,相信未来,我们也可以让地震撼动不了我们的生命。


客服
微信
QQ
电话
4001-700-789
顶部

4001-700-789

周一至周六 8:00-20:00

联系我们

业务咨询:4001-700-789

售后电话:010-51288686

邮箱:info@bzwz-china.com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万兴路86号-A3841

CopyRight 2018 国家标准物质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58387号